<cite id="b1mb3"><span id="b1mb3"></span></cite> <cite id="b1mb3"><span id="b1mb3"></span></cite><cite id="b1mb3"></cite>

        1. <tt id="b1mb3"></tt>

        2. <font id="b1mb3"></font>

          您的位置:首頁>保險 >

          頭條焦點:和一家新冠期間賺了幾個億的IVD公司交流:發財全靠運氣嗎?

          2023-01-16 13:52:18    來源:商業新知

          作者:星哥

          這周和邁科龍生物的唐博士吃飯,席間又聊起邁科龍如何拿到國內唯二的新冠抗原四聯檢 CE 自測證,以及其他 IVD 公司如何抓住新冠機遇一把翻身的。

          除了之前提到的戰術層面的東西,比如說在大家一窩蜂的去申報新冠單檢的時候,邁科龍同時申報了新冠單檢,三聯檢和四聯檢,比如說卡在了 CE 證書切換的關鍵節點拿下了注冊證,但是真正在戰略層面,能夠抓住機遇,唐博認為主要靠兩點。


          (相關資料圖)

          第一是開放的心態

          唐博表示,心態開放,容易讓自己有新的想法,來更新自己現在的局限。

          我一天到晚都在和行業里的朋友互動交流,看看行業里有什么新動向,有什么項目可以去做。

          比如之前的新冠抗原自測,大家都一窩蜂的去拿 FDA 新冠抗原自測證書,結果難度太大,真正拿到的廠家屈指可數;然后又一窩蜂的去拿歐盟 CE 新冠抗原自測證,結果后面搞得歐盟 CE 新冠抗原自測證泛濫成災,價格競爭極為激烈。

          其實除了 FDA 和 CE ,很多國家也有抗原自測的需求,可以單獨去申報,成本也不是很高,但是這些信息在市面上是看不到的,你得問行業里的專家,才有可能知道。抓住這些國家中間的任何一波,你的公司就翻身了。

          發財的機會,人家為什么愿意告訴你?

          舉個栗子,深圳某 IVD 公司,新冠之前發展也不溫不火,新冠以后,公司的國際營銷總監也是到處尋找項目機會,后來聽說了德國抗原自測注冊證的事,就到處打聽能不能做,剛好遇到一個 IVD 產品研發的專家,說可以做,一個銷售一個研發,兩人一拍即合,兩家公司都抓住了新冠疫情檢測機遇,賺了好幾個小目標。

          唐博說的這點,星哥非常認同。

          記得在7年前,星哥當時還沒有建公眾號,也沒有做投資,有次去拜訪一家IVD公司的國際營銷負責人,這位負責人說他平均每周都會見行業里兩三個不同的人,喝茶或者吃飯,聊聊行業趨勢,雙方的近況,也看看有啥項目可以合作的。當時星哥就挺好奇,因為圈子太小,每周都找幾個不同的人聊天,還真有難度。后來做了自媒體和投資,認識的人多了起來,終于明白了那位負責人當時說的狀態: 持續更新對行業的認知,鏈接行業里優秀的人,尋找合作機會。

          這周想再約他吃飯聊天,跟星哥說工作日都排滿了,我們就約在了周六,看來 7 年過去,他依然保持著當年的狀態,持續鏈接優秀的人,尋找好的機會。這幾年,他所在公司的國際業務做得非常好,星哥一點不意外。

          12月10日,在周總的捷俱樂部微信群,唐博和一家市值超百億的的IVD上市公司董事長就新冠抗原能夠持續多久有一些分歧,唐博認為新冠抗原這一波也就是一個月的事情,和口罩業務很類似,董事長微信表示 “口罩這個模型不適用抗原” 。

          不知道董事長今天還記不記得他 1 個月前說過的話?

          當時雙方可能都覺得自己有道理,回過頭來復盤。你可以看到邁科龍在 2020 年就做了口罩業務,現在倉庫里還有口罩庫存,他們對于口罩這個生意的理解超過絕大多數 IVD 企業,并且對于新冠抗原自測在很多國家的需求的發展趨勢有清晰的認識,英國,德國,法國,澳大利亞,美國,加拿大,在這些國家,新冠抗原自測都是一個波峰,然后斷崖式的下跌,無一例外。

          或許在那個時間點,躺著賺錢的財富效應根本留不下給人思考的時間,都指望著一把梭哈幾個月賺一輩子的錢,任何質疑新冠抗原這一波不能持續 3 個月以上的人,都是在妨礙抗原獲證企業發財。

          如果董事長當時能給唐博打個電話聊聊,問問他的看法和依據,不知道倉庫里的新冠抗原庫存會不會少一些?

          第二是長期主義

          唐博舉了安圖生物的案例。

          2008 年開始布局 IVD 上游原料,當時這就是個虧錢的業務,但是 15 年下來,安圖生物超過 60% 的 IVD 原料可以自產,在集采降價的寒風下,其他 IVD 公司瑟瑟發抖,安圖生物氣定神閑。和能夠原料自產,所以敢于主動降價的達安基因頗為類似。

          這幾年幾乎所有的 IVD 公司董事長都想以 1 億到 3 億的“高價”去并購一家成體系的 IVD 上游原料公司,可是非常遺憾找不到并購標的。

          2015 年左右,安圖開始做高通量全自動分子診斷儀器,這個時候是安圖和新產業在化學發光市場打得最厲害的時候。

          然后 2021 年安圖成為國內首家高通量全自動分子診斷儀器獲證廠家,讓博日、天隆、宏石、雅睿等一眾 PCR 儀器公司羞愧不已。

          所有人都知道在國內高通量全自動分子診斷儀器是趨勢,但是這些老牌 PCR 儀器公司居然被做免疫化學發光的安圖生物半路抄了大本營,搶了先機,不得不佩服安圖生物的高瞻遠矚和超強的執行力。

          再來看看安圖2021年當紅的凝血診斷方向的布局。

          2021 年 3 月,安圖生物與積水醫療達成戰略合作,形成 A1/B1 生化免疫凝血綜合流水線以及凝血獨立流水線,共同推進凝血實驗室自動化,這是走高端路線,拿來主義;

          2021 年 6 月,安圖生物與??厢t療戰略合作正式啟動,中端產品市場是安圖生物的主戰場,一定要牢牢抓住自己手里,并購是必須的。

          2021 年 6 月,安圖生物與普邁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意在血栓彈力圖,細分市場沒必要自己做,可以拿過來。

          2021 年 11 月,安圖生物與普施康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意在 POCT 凝血,滿足實驗室多樣化需求。

          安圖在短短一年之內,已經完成了在凝血領域從流水線,到中端產品,到 POCT ,到血栓彈力圖的全方位布局,這種眼光,打法和執行力讓星哥嘆為觀止。

          安圖合作的一家凝血診斷企業,星哥比較熟悉,在 2021 年 5 月推薦給了另一家 IVD 上市公司,安圖的直接競爭廠家,但是這家 IVD 上市公司無動于衷,而安圖是主動找到這家企業,兩個月時間就敲定了合作協議。

          另外星哥也把做血栓彈力圖的深圳沃德引薦給了奧森多,外企的流程相對比較長一些,最終達成合作花了一年多時間。

          對于準確判斷了安圖和奧森多這樣的企業的戰略需求,星哥非常自豪,這就是星哥一直選擇在IVD行業深耕的原因,很好玩。

          在安圖短短一年完成凝血診斷全面布局后,很多 IVD 上市公司還指望著花 1 億到 5 億的高價去并購一家產品已經得到市場驗證的凝血診斷公司(我自己上市難道不香嗎?)。

          過去三年,安圖在新冠檢測上沒有占到什么便宜,相信苗總肯定非常惱火,但是在當你以十年為周期在行業進行謀篇布局的時候,就算沒有抓住新冠這一波,安圖的未來依然很穩。那些靠運氣賺的錢,也會憑實力輸回去。

          除了外銷是硬傷,安圖生物沒有太大的弱點,綜合實力秒殺絕大多數 IVD 企業。長遠來看,只有邁瑞、中元、邁克、亞輝龍等公司能和安圖掰掰手腕。

          1 月 12 號,安圖生物發布新消息,安圖生物首條自主研發制造自動化流水 Autolas X-1 Series 在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順利交付,同時舉辦了“安圖生物智能化實驗室示范單位”授牌儀式。

          吃瓜群眾們,請注意 “自主研發制造” 這六個字,不知道這是安圖五年,六年還是八年前的布局呢?

          我要是日立公司,看到這個消息肯定晚上都睡不好覺,以后 CACLP 展會參加合作企業剪彩的機會怕是越來越少了。至于其他 IVD 巨頭們,自動化流水線要加油啦,目測公司儀器研發總監 2023 年的 KPI 要加任務,進度要提前,不然扣獎金 ……

          IVD 行業的大部分企業都覺得自己很牛,打法都比較簡單粗暴,考慮得也沒那么遠,如果大部分 IVD 企業都跟安圖一樣生猛,那星哥肯定就轉行了。

          成功絕非偶然,你在羨慕其他人和其他企業發財的同時,有沒有想過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?

          關鍵詞:

          相關閱讀

          快三高手